jquery-1.8.3.min.js
<dfn id="hrc0i"></dfn>

    1. <code id="hrc0i"></code>
      <code id="hrc0i"></code>
      <tr id="hrc0i"></tr>
        <code id="hrc0i"></code>
        1. 歡迎光臨阿九家-阿九電話:
             微信:18610458888

          古今地位: 二、詩人文者眼里的沉香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到了明代,香事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,諸多名士、僧道竟相修筑“靜室”,坐香習靜。他們從事香事活動,一般分為如下幾個步驟:首先是設席,選良辰吉日,備香室器具,約雅好香友。其次共坐課,雅好香友陸續到來,主人奉茶,客人叕茶,寒喧完畢,爐主便令香友入席,坐課習靜。最后注香,香友靜坐,細工品香。注香完畢,香友出室,三五知己抒品香余韻,盡興時,在爐主香簿上以書法書上心得,留以墨寶。明代詩書畫大家文徵明有《焚香》詩曰: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銀葉熒熒宿火明,碧煙不動水沉清。

          紙屏竹榻澄懐地,細雨輕寒燕寢情。

          妙境可能先鼻觀,俗緣都盡洗心兵。

          日長自展南華讀,轉覺逍遙道味生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翻閱古籍,自古雅人愛沉香,香之倩影隨處可見。香,對于幽閑者焚之可清心悅神;對于恬雅者焚之可暢懷舒嘯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李白所謂“博山爐中沉香火,雙煙一氣凌紫霞。”沉香之香,香氣清嚴,煙清而品正,大異于諸香之趣,它是古琴的知音,也是茶道的益友,更是可供禪人一參的精神寄托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宋時朱熹有《香界》道:“花氣無邊熏欲醉,靈芬一點靜還通”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“時之名士,所謂貧而必焚香,必啜茗”……你瞧,士貧尚且“必焚香”,古人對香的推崇與喜愛不言而喻。古人為什么幾千年來對沉香始終情有獨鐘呢?沉香自漢代進入中國,已經在文人雅士中非常流行。東坡曾得一沉香山子,喜而贊之“金堅玉潤,鶴骨龍筋,膏液內足。”以沉香做香具,則頗為難得。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騷客流連于那一縷清香之中,揮毫潑墨,寫意純粹的品香人生,使得鉛華洗盡后的今天,我們依然得以嗅出那裹在文化韻味外面一層厚重的歷史香味。

          7*15小時服務熱線
          18610458888
          公司地址:福建莆田市荔城區莆田工藝美術城石雕區61號,電話:0594-2162163
          © 2005-2018莆田市阿九沉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,并保留所有權利。 閩ICP備15024666號-2
          關注我們
          av影音先锋
          <dfn id="hrc0i"></dfn>

          1. <code id="hrc0i"></code>
            <code id="hrc0i"></code>
            <tr id="hrc0i"></tr>
              <code id="hrc0i"></code>